返回

大唐:误会了我不是你爹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6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现如今的大唐,的确有些百姓衣不遮体,食不果腹。

    而桃花源之内,却是人人得以享用彘肉,而且那彘肉居然没有世俗所说的腥臊味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咳咳咳,老夫仅是出于好奇,绝非贪恋那红烧彘肉的美味……言归正传,提及大唐百姓现今之境况,称其幸福,确有悖于良心。

    不过是顾全朝廷颜面之举罢了。

    然而,仅需略加对比便可知,两者之间的差距远非“一丢丢”所能形容,简直是**裸的打脸!

    唐俭急于脱身,连忙应道:“那就题字!此事无妨!”

    张家圣轻咳一声提醒道:“唐兄,切勿言语过满,你并非真正的唐尚书,如此拍胸脯担保,你真的能够办得到吗?”

    张承乾心头暗自哀叹。

    可悲的唐尚书。

    分明眼前之人正是唐俭本人,却不能明言。

    自家大哥看似赞誉唐俭,实则却又打了唐俭本人的脸。

    诡异至极,匪夷所思!

    此刻,唐俭心中一边泣血,一边强挤出笑容:“贤侄放心,此事我唐尚书必定为你妥善安排。”

    言罢,他随手一挥。

    “告辞!不必相送!”

    唐俭如避瘟疫般匆匆离去,甚至未及询问制衣仙匠之事,便头也不回地大声喊道:“速速为老夫召集三十位制衣仙匠!”

    见状,张家圣面色微妙,似乎已猜透对方心中所想。

    他高声呼唤:“唐兄,你可曾听说过‘仙道流水线’之法?”

    此时,唐俭抬起的脚一顿,身形拧腰摆身,目光直指张家圣,重新望向了他。

    依黄祖的非凡慧眼,这“流水线作业”四字,引发了他深究其理的兴趣。

    唐俭肃然道:“还请贤侄指点迷津。”

    张承乾闻此言,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。

    又是贤侄之称。

    你究竟唤了多少回我这位兄长的私生子为贤侄了?

    休要以为本公子不清楚,你早已知晓那位兄长乃父皇秘而不宣的亲子之事。

    这般称呼,莫非是在占我兄长的便宜不成?

    总而言之,张承乾心底颇感不适。

    然而,他却又不便直接点醒张家圣此节。

    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察觉,在这悄然之间,他对这位兄长的态度已发生了微妙而难以言表的变化。

    此刻。

    张家圣正向唐俭询问:

    “你欲令众人皆通晓制衣之法,可是此意?”

    唐俭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“现如今,无论是工部之内,还是民间工匠之中,大抵都是由一人独揽一门技艺,自始至终负责全部工序。可有此事?”

    唐俭再三点头认同。

    “培养学徒耗费时日众多吧?”

    唐俭第三次点头。

    “譬如我们将制衣过程分割为多个环节,诸如裁剪、缝制衣袖、缝制衣领、装设口袋等等。”

    “倘若每人仅需精通其中一环,是否学起来更为迅速,掌握技艺也会变得更为简易,同时还能提升工作效率?”

    唐俭神色陡变。

    “确实如此,这样不仅能够加速培养学徒的速度,更会使掌握技术的过程变得更为简便,且必然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”

    “此即所谓流水线作业。”

    唐俭为之震撼不已。

    如此看来,培养学徒之途将大大简化,至于工作效率的提升……虽未曾亲身体验,但仅凭此一点便足以令人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唐俭目光炽热地望着张家圣,衷心地道:

    “多谢万年县侯大人指教!”

    张家圣淡然一笑,回应道:“哪里哪里。”

    正在此时。

    “张顾问!”

    一道高亢的呼唤声传来,紧接着一人飞奔而来,竟是房玄龄。

    房玄龄冲到张家圣面前,连与张承乾及唐俭寒暄的时间都没有,便焦急万分地问道:“老夫有一疑问,不知张顾问有何破解之道?”

    “解铃还需系铃人哪!”

    张家圣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何意?此事怎会与我扯上关系?

    房玄龄继续说道:“先生可知如何当下兑现那国债?”

    喜欢大唐:误会了我不是你爹!了我不是你爹!


第166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